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战考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技巧 >

教育学知识点-教育的形态

时间:2022-01-25 15:24 来源:战考网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反映出时空不同,人具有多样性。同样,对于教育而言,也是如此。时空不同,要求不同,教育也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一起了解《教育的形态》。

  一、考情:多选或者判断,关注划分的标准和类别。性质:识记类+理解

  二、划分标准:(1)从教育系统所依赖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2)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3)从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4)根据教育现象在时空中存在的形态;(5)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口诀记忆:时空形态范儿

  三、具体内容:

  (一)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及其建立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1.农业社会的教育(不是农业教育)【区别在于:形态与类型】

  原始社会末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所形成的以农耕为主要方式的社会形态。生产工具已经变为手工的金属工具。第一产业农业已经形成,成为主导产业。物质生产除了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之外,出现了剩余——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化为两个对立的阶级,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或生产经验的认识不断提高,古代文明古国建立。

  教育呈现的特征:

  a.古代学校出现。

  b.教育的阶级性出现(一切阶级社会的重要属性)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樊迟请学稼)

  2.工业社会的教育

  以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成为主导或者支柱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动力。

  教育呈现的特征。

  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体系完备、层次清晰、结构上完善,性质上世俗化,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提高教学效率。

  b.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

  c.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大工业生产知识含量的增加,工人阶级与教育权斗争的激烈。

  3.信息社会的教育

  又称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生产工具进入高智能时代,高度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主要支柱。

  教育呈现的特征

  a.学校将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将成为指导教育变革的思想。

  b.教育的功能得到全新的认识、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都非常明显。

  (二)从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性质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1.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家庭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例如,西方历史上的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事家庭教育的结晶。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学”等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大工业革命之后,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渐让位于家庭的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开始向公共的学校教育转移。但是,是时至今日,家庭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仍然不可替代。

  2.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专门的教育机构,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精心设计的课程,教学计划,比较及时的教学反馈,和学业成就评价。正是由于学校的这些特征才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学校形态。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批评,需要不断改革。

  3.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教育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一个社会或民族的传统风尚、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制度,个体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等都对个体具有教育作用。在当今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潮下,社会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四、习题演练

  1.【判断题】我国最早的教育形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

  1.答案:×。解析:据历史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中国就有了学校的教育形态。西周之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因此,我国最早出现教育的形态是在奴隶社会时期。故说法错误。

  2.【多选题】教育的基本形态包括( )。

  A.学校教育 B.课外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形态。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选项B,课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不属于教育的基本形态,故排除。综上,本题选择ACD选项。


分享到:
  • 扫码加资格类考试老师微信
  • 进行“一对一”考试资讯
  • 注意:

  • .在添加客服时,备注自己要咨询的【考试种类+地区】

  • .先添加客服,再由客服按实际情况推荐给考试老师

  • .添加老师可咨询:考试信息+考试资料+交流群推荐

报考条件查询
头
快捷导航
公告专区
普通话
招聘公告
面试公告
备考专区
综合素质
学科知识

网站介绍 企业新闻 考试动态 新媒体矩阵 合作推广 网站声明 全站导航 加入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苏ICP备案号18066411号-3 icp备:苏B2-20200036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湘江路32号

Copyright@2020-2022南京双引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