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战考网 > 教师资格证 > 学科知识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考试真题答案

时间:2022-01-22 16:24 来源:战考网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每个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采取纸笔化考试。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真题答案陆续公布中,敬请期待。

  中华考试网将在考后第一时间发布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信息,以方便考生对答案、估分,请考生密切关注!

  一、单选选择题

  1. [答案] B。化学与STES。

  2. [答案] A。稀土元素是镧系元素(15个)和钇、钪共17个元素的总称,属于周期表中第IIIB族元素。

  3. [答案] D。化学史。

  4. [答案] C。有机化学。

  5. [答案] C。离子共存。

  6. [答案] B。铁、铜及其化合物。

  7. [答案] D。化学反应的限度。

  8. [答案] B。化学平衡。

  9. [答案] C。化学实验。

  10. [答案] D.元素周期律、元素推断。

  11. [答案] A。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12. [答案] C。发现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13. [答案] D.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14. [答案] A。①②③。

  15. [答案] C。教学策略。

  16. [答案] A。传授化学知识。

  17. [答案] B。化学理论性课程。

  18. [答案] B.在初中阶段,教学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选择3到4个典型实验。

  19. [答案] B.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统一。

  20. [答案] D.微粒观。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参考答案】

  (1)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②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缓慢增加;③T<24℃时,相同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T>24℃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2)①结果及变化趋势简洁明了。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②便于理解数据关系。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变化规律,便于知识挖掘和直观感受信息结果。

  22.【参考答案】

  (1)概念形成策略的一般步骤为: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

  呈现实例:利用教材中红磷的燃烧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两个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再利用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探究,发现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得出相矛盾的结论,分析原因是因为有气体生成,且为开放的空间,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确认概念:动画展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确认概念。

  强化练习:呈现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发展思维技巧:通过例题讲解判断质量守恒的方法。如: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等。

  (2)概念同化,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概念图策略是一种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能够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中构建“概念图”的具体策略是:设计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衔接知识、疏通思路;组织概念网络,促进新旧知识同化;反思评价,修正、发展知识结构;变式练习应用概念,强化理解。概念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化学知识认知结构,从而使其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实现由“学会”转为“会学”。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参考答案】

  (1)正确答案为D。

  (2)学生选错可能是因为:

  ①没有认识到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时,会导致装置内氧气不能全部消耗,因此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小于五分之一,因此可能会错误的认为①不正确。

  ②没能准确的分析没有塞紧瓶塞造成的后果,也就没能分析得到若未塞紧瓶塞,实验装置漏气,会使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因此可能会错误的认为②不正确;

  ③没能分析清楚实验前若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造成的后果,因为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大于五分之一,因此可能会错误的认为③不正确;

  ④分析时,没能清楚插入燃烧匙太慢的后果,也就没有意识到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因此可能会错误的认为④不正确;

  以上即为学生选择错误的可能原因。

  (3)通过本道题,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

  ①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大约为五分之一;

  ②进行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比如必须保证红磷过来以保证氧气消耗完全,为了避免集气瓶中气体逸出,操作必须要快一些;

  ③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判断压强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学习到的技能如下:

  ①实验仪器的组装与气密性检验技能;

  ②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实验操作,比如红磷的点燃操作、弹簧夹的使用等;

  ③实验探究与质疑能力,能够根据实验自主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并且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经过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之后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24.【参考答案】

  (1)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是学生走进微观世界的第一步,该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此外,改部分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实验1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是对比方法的引导;实验2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是知识的铺垫。这样可以降低探究的难度。实验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

  以上实验探究过程中才用了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抽象等科学方法。

  (3)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

  教师在讲授时并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将分子的性质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而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同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知识生成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0分)

  25.【参考答案】

  (1)第一、【实验9-5】和【实验9-6】能够建立教学逻辑体系。首先,通过【实验9-5】和【实验9-6】来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结合实验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然后,结合【实验9-6】中硝酸钾晶体的析出介绍了结晶现象。最后,结合【实验9-5】【实验9-6】,总结了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

  第二、【实验9-5】和【实验9-6】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其中【实验9-5】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溶质溶解是有限度的,而【】实验9-6】能够说明温度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影响。

  第三、实验教学符合新课标的探究理念,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实验探究,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进一步提升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理解其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加强对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以致用。

  3.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过程中,感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体会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较强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含义。

  【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会有什么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不再溶解的现象?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9-5、9-6实验。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按照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

  教师总结: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师提问:请学生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含义的理解,对上述实验中溶液的状态试着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只有部分溶解,此时是饱和溶液。然后再加入15mL水,因为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此时为不饱和溶液。

  教师提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学生回答: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①加入溶质;②降温;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①增加溶剂;②升温。

  教师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三)拓展提升

  提出问题: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

  【答案】AC。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思考“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分享到:
  • 扫码加资格类考试老师微信
  • 进行“一对一”考试资讯
  • 注意:

  • .在添加客服时,备注自己要咨询的【考试种类+地区】

  • .先添加客服,再由客服按实际情况推荐给考试老师

  • .添加老师可咨询:考试信息+考试资料+交流群推荐

报考条件查询
头
快捷导航
公告专区
普通话
招聘公告
面试公告
备考专区
综合素质
学科知识

网站介绍 企业新闻 考试动态 新媒体矩阵 合作推广 网站声明 全站导航 加入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苏ICP备案号18066411号-3 icp备:苏B2-20200036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湘江路32号

Copyright@2020-2022南京双引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